客户服务热线:9:00-18:00

029-86699918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风采
旅游风采
【红色基因延安保小西北保小纪实】
2022-08-30 15:03:16 597
内容摘要:

【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是我学习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入选观看演出后之感言……!】

陕西中旅SAF 2023-09-15 14:37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随着现如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且成为一种时尚。
无论是人文景观,还是自然景观,都离不开文化的存在。旅游作为当今世界最广泛、最大众的交流方式,已成为展示文化、传播文化、推动文化的重要载体。
讲好中国的红色故事 !

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延安保育院》入选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按照《关于开展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申报工作的通知》,在各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推荐的申报项目基础上,经专家评审等工作程序,确定了40个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其中,陕西省的三台演出入选《长恨歌》《驼铃传奇》《延安保育院》。

一、《延安保育院》凭借深刻的精神内涵和精湛的舞台艺术,先后获评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陕西第九届艺术节“文华剧目奖”、第十五届中国(陕西)文化和旅游总评榜“最受欢迎的文旅演艺项目”等荣誉。


延安保育院是我们生活学习过的地方

我们毕业于保育院·保小1964年

二、【 保小沿革简介】:

1937年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之中,为解除奔赴前线将士们的后顾之忧,培养民族未来的主人,中国共产党决定创办收养抗日志士子女及烈士遗孤的学校。自此,巍巍宝塔山下,悠悠延河水边,诞生了延安保育院小学部(简称延安保小)。1947年3月胡宗南进犯革命圣地延安, 延安保小师生奉命转移,在党中央亲切关怀下,1947年5月,保小兵分两路:一部分由原保小校长郭青、黄克等率领在陕北就地三次大转移后落脚在刘家川,候于1947年8月14日 东渡黄河,经军渡、碛口向刘家岭进发。经一年多的战略转移,1948年9月28日,从山西以北的刘家岭平安回到延安裴庄新校址,改称延安一保小。1949年11月25日与杨家岭的延安二保小合并迁址西安,50年5月22日更名为西北保小。1955年11月改名为西安市第一保小,直止1964年7月更名为长安路小学(保小学生全是住校生,63年入学的为69届毕业生)。另一部分(约100余人)由原抗小校长郭林、教导主任韩作黎带领,从安塞县雷咀河出发,过黄河、越太行,历经艰辛行军2000里前往太行根据地。他们1947年秋到达河北省武安县阳邑镇。1948年7月1日华北局决定保小与晋察冀边区的光明小学、晋冀鲁豫的行知小学三校合并,在河北省井陉县孙庄村正式成立华北育才小学。1949年7月华北育才小学随党中央迁入北京,更名为北京育才学校。陕甘宁边区延安保育小学、西北保育小学、西安市第一保育小学的教育思想是延安保育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延安保育教育的成功和成果。延安的保育教育思想不但为陕甘宁边区的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解放后党的教育方针的制订和执行提供了实践和理论的依据。解放后我党确立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普通劳动者”。该教育方针的确定不是无根无据的,它就是陕甘宁边区教育思想的发展、完善和理论化。七十多年来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革命事业接班人,我们延安保小、西北保小、西安市一保小的学生就是其中的受益者。无产阶级教育思想奠定了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党的教育方针要求我们树立要做一个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普通劳动者,全心全意回报祖国和人民的观念。要求我们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爱祖国、爱事业,爱同学、善待同志的品格和坚忍不拔、认真好学的品德。我们深深感到 延安老一辈教育家徐特立、梁金生、程今吾、吴燕生等的保育教育思想就像一条长长的红丝带紧系着一代又一代革命接班人的纯洁心灵,给我们沃土、阳光、雨露,浇灌我们茁壮成长,经过十几年的辛勤耕耘,把我们培养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未来真正有贡献的栋梁之才。这也是他们的伟大之处,贡献之处。愿陕甘宁边区教育思想和延安保育精神永远传承下去,愿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革命事业接班人!。

★【保小80周年庆典大会】★ 

三、讲好中国的故事【从马背摇篮走来】一书纪实·第一部分 从战火中走来——《习伯伯送我上学!》。

导语:文章中革命先烈的孤儿,“我在娘胎中,我就永远失去了父亲,随即母亲生下了我也离开了人间!留下三岁的弟弟和五岁的姐姐。母亲由于思念父亲而抑郁成疾,二十多的青春生命也嘎然而止。我和姐姐真正成了没有爹娘、孤苦伶仃的孤儿孩子,开始过着流浪的生活……。

14岁时在革命博物馆里才见到自己的亲生父亲的照片!刹那间他思绪万千!我深深地凝视着照片上的父亲,不禁心潮起伏,潸然泪下……。

多少年来,我始终没有忘记寻觅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哪怕是只言片语、哪怕是一张照片,因为这些对我来说都是那么的弥足珍贵……!

【习仲勋伯伯送我上保小】——杨万义

近日,我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大洋彼岸美国名城波士顿喜获西安育才中学,暨原西北保育小学纪念建校八十周年的消息,不由思绪绵延起伏,悠悠往事萦绕心间。我和姐姐都在这所学校里渡过了一段难忘的小学生活。虽然64年过去了,但是教授我们知识的老师、照顾我们生活的阿姨、朝夕相处的同学以及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令我终身难以忘怀,那些学习生活中的美好记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1940年,自我出生就没过面的父亲,在抗敌斗争中英勇牺牲了,母亲由于悲伤过度身体每况愈下,没过几年也去世了。我和姐姐一直与祖父母生活在高陵县(现西安市高陵区)农村。1949年春雷一声大地响,中国人民终于盼来了全国的解放。在时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主席是彭德怀)兼西北局副书记习仲勋的关怀和亲自安排下,我们姐弟俩先后来到西安,然后进入西北保育小学就读。

习仲勋为什么对我们姐弟俩这么关心爱护,除了他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公道正派、平易近人之外,还得从习仲勋和我父亲的关系说起。

我的父亲杨新成(辛程)1932年入党,1933年任高陵县特支宣传委员。同年春夏之交被组织调往邻近的三原县渭北游击队,当时的负责人就是习仲勋。1936年后,习仲勋把我父亲调到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工作,先后在关中分区新正县担任秘书、宣传干事、宣传部负责人、教育科长等职,后调往分区机关任职。这时,父亲才二十出头,属于风华正茂的文化青年,他信奉马列主义,胸怀远大抱负,毅然投笔从戎。他写的一手好字,关中分区所在的马家堡大街小巷,到处写满“坚持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团结、坚持抗日”“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的大幅标语,均出自父亲之手。另外关中地委的机要文件,在当时没有铅印的情况下,刻蜡版、油印等任务都交由父亲完成。因此在分区机关父亲的为人和才华有口皆碑,也得到时任关中分区书记兼专员习仲勋的赏识,并分配他负责宣传和教育工作。

2014年秋,我从美国回西安探亲,得知“习仲勋纪念馆”落成,便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去参观瞻仰。让我意想不到的是,看到馆内陈列着一幅“习仲勋(右三)与关中分区领导合影”的照片,其中右四就是我的父亲杨新成。我从未见过父亲,也从未见过这张照片,这是父亲牺牲前不久拍摄的。我深深地凝视着照片上的父亲,不禁心潮起伏,潸然泪下。和普通人不一样,当父亲给了我生命的那一刻,注定着一个巨大的不幸将要把我迎接到这个世间,而这个不幸带给我的悲痛是那样的刻骨铭心,而且伴随着我的悲痛是那样的刻骨铭心,而且伴随着我的整个人生。在娘胎中,我就永远失去了父亲,虽然我没见过他,但对父亲的崇敬,对父爱的渴求,时刻如影随形。多少年来,我始终没有忘记寻觅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哪怕是只言片语、哪怕是一张照片,因为这些对我来说都是那么的弥足珍贵!那天,我还看到同时展出的另一幅影印件,就是习仲勋书记给父亲的一封亲笔信,那是父亲作为我党代表之一即将和国民党谈判时,行前接到关中分区习书记所做的指示。后来得知这些珍贵的史料一直珍藏在中央档案馆里。由此可见,习仲勋书记对我父亲是相当器重,这件事在当时分区机关中层干部和工作人员中广为人知。

习仲勋书记对父亲十分信任。他先后从家乡带去十多位热血青年参加革命,到了分区机关,习仲勋书记都亲自接见,日后把他们一一安排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我的家乡在国民党统治区,当时叫白区,共产党处于地下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对共产党还不十分了解。1938年7月底,父亲代表关中分区到西安办事,顺便回高陵老家住了几天,他不失时机地给村里的乡亲宣传共产党的主张,说明共产党代表了广大劳苦群众的利益,爱的是穷人,为的是解放穷人等等道理。他的诚恳和善良当即就说服了同村的几个青年和我的二姑杨萍,他们决定随父亲一道去陕北根据地参加革命。当时,父亲雇了一辆马车,拉了自己家里400斤棉花,准备给根据地做经费,领着我的二姑(大姑已经到了解放区)、我的母亲和不足一岁的姐姐、还有焦峰和杨文等一行共七人历时三天经高陵、三原、淳化、旬邑,行程几百里,最后到达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所在地马家堡。习仲勋和分区其他领导到父母的住地看望,对父亲带到解放区的那几位青年也都非常关心,妥善安排他们的学习和工作。习仲勋把先期到达根据地的我的大姑杨志推荐到延安党中央,后安排到中央机要局,担任极为保密的译电员工作,这次又把我二姑杨萍推荐到陕北公学学习,以后又调到王震领导的359旅卫生队工作。同去的焦峰没多少文化,给习书记及地委机关当通讯员,但书记对他格外关心,后来把他介绍到陕北公学的地方干部队学习。父亲和杨文也在那里学习。可见习仲勋书记对父亲带领参加革命的青年给予了很大的信任。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前辈很多在各地党政机关都担任着重要的领导职务。

1938年冬,国民党反动派不断向我边区挑衅和侵犯,1939年5月,敌人一手制造了枪杀我荣军学校学员的“旬邑事件”。事件发生后,关中分区委派专员公署教育特派员师源同志和新正县教育科长的父亲作为我党谈判代表,前往旬邑县城与国民党谈判。父亲根据习仲勋书记信中的指示精神,与敌人据理力争,从而迫使国民党旬邑县驻军当局答应我方条件,抚恤我方伤亡人员及家属。1940年春,国民党反动政府变本加厉妄图消灭我关中分区,关中分区再次指派我父亲作为我党代表与国民党谈判。后因谈判破裂,战斗不断升级,关中分区机关被迫从马家堡撤离。1940年4月,我方在旬邑县长舌头村与敌人激战,父亲殚精竭虑,连日辛劳,不幸身染重病。当时战斗环境十分恶劣,根本无法救治,遂于1940年5月3日在行军途中去世,年仅26岁。习仲勋得知消息后,非常悲痛,说他失去了一位好干部、好助手。关中分区就在离我父亲牺牲的长舌头村不远的上墙村召开了数百人的追悼大会,习仲勋书记、张仲良司令员等分区领导都参加了。习仲勋书记在大会上讲话,他说:杨新成是个好同志、好干部,他的家庭并不缺吃少穿,但他却带领一家人来参加革命,为人民的利益、为党的事业贡献了年轻的生命,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习仲勋给父亲短暂的一生做出了中肯的评价,也足以说明他们在为共同的事业奋斗中所建立的宝贵情谊。父亲牺牲28天后,即1940年5月31日(农历4月25日)我才来到人世间。但此时我和父亲已是阴阳相隔了。更让我悲伤的是,在我3岁多时(姐姐只有五六岁),母亲由于思念父亲而抑郁成疾,二十多的青春生命也嘎然而止。我和姐姐真正成了没有爹娘、孤苦伶仃的孩子,这时两个姑姑也远在延安,几乎全无音讯,我们从此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在高陵县吴村杨度过了相当长一段艰难困苦的日子,连十里八乡的乡亲都唏嘘同情不已。

父亲牺牲后,遗体一直安放在长舌头村西一个没有门的窑洞里,这里离敌人的阵地不远,仅有五六里地,很不安全。1941年,根据中央部署,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机关即将撤离马家堡,迁往马栏。但重情义、爱同志的习仲勋没有忘记他的部下杨新成,他要在离开前把父亲的遗体安顿好,于是责成分区干部焦峰买了口棺材,把父亲入殓,然后联系高陵地下党组织派交通员过来接应,雇了八位民工,因山路不好走,时而人抬,时而车拉,途径国民党的三道封锁线,克服了重重困难,行程五六百里,于1941年秋天,父亲终于魂归故里,灵枢安葬在故乡高陵县张卜乡吴村杨村里。如果不是当年习仲勋书记的关怀、爱护并指示关中分区采取果断措施,父亲的遗骸如今不知会流落到何方。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了,习仲勋时任西北局副书记和西北军政委员副主席(书记兼主席是彭德怀)。在长期的抗日和解放战争中,人们不仅见证了他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军事上对敌作战的指挥能力,而且对他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爱护干部和群众、平易近人的作风更是赞赏有加。早在1938年,正值青春年华的母亲马素兰,为了追求光明,为了支持丈夫的革命事业,抱着不足一岁的女儿,骑着毛驴,冲破国民党的重重封锁,星夜兼程投奔解放区,来到关中分区所在地马家堡。习仲勋书记经常和母亲见面,他待人和善,平易近人,有时还抱着姐姐叫她“胖女子”。后来母亲怀我快生产时,战争形势紧张,他对我父亲说:“目前这里摩擦不断,敌人随时都有可能打过来,素兰最好回老家生孩子。”还说:“看样子这次是个男娃。”于是,母亲带着姐姐辗转回到关中老家。没想到这次的分别竟成了父母今生今世的永别。时隔9年之后,西安刚刚解放,习仲勋作为西北地区的最高领导,工作繁忙、日理万机,但他还惦记着娘们三人。1949年9月,他指示西北局干部薛和芳赴高陵县找到当时第一任县委书记韩学礼和第一任县长邢子舟,询问杨新成爱人马素兰和他两个孩子的情况,一是指示由他作证明人追认杨新成为“革命烈士”;二是准备安排杨新成爱人马素兰的工作;三是解决两个孩子的上学问题。他这时才得知我母亲早已去世,但他要在西安接见我。很快,父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记得有一天,县委县政府派人给我家挂上了“光荣烈属”的牌子,记忆中那是黑色打底、四个金色大字特别醒目的牌子。父亲用年轻的生命换来了让全家既悲又喜的荣誉。我已经9岁多了,当时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不久,祖母接到县上说习仲勋要见我的通知后,立即让表叔领着我去西安。当时西北局所在地就在建国路(现在的雍村)。习仲勋见到我很高兴,一把抱起我说:“到底是个男娃。”这还真应了他十年前曾给我父亲说过的话。他还说:“保小(延安保育小学)就要搬到西安了,你和你姐姐都去保小上学。”有了习仲勋书记的指示和具体安排,我和姐姐才能相继顺利进入保小。

1949年底,保小搬到西安,并改名为“西北保育小学”,直属西北局有关部门领导。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诞生,国民党留下个烂摊子,国家百废待兴。学校刚从延安搬来,一切都得从零开始,连固定的校舍都没有,只好把一部分班级安顿在西关,另一部分则在书院门。由于条件有限,我们两人只能先解决姐姐的入校问题。于是1950年8月,姐姐顺利进入书院门的分校,她于1952年从保小毕业后,考入了当时的省女中。到了1953年,新校址基本建成,且已初具规模。这时习仲勋即将调往北京,担任国务院(原政务院)秘书长。他行前又指示薛和芳落实了我的上学事宜,不久高陵县政府通知我当年8月即可入学。在保小,我完成了小学学业。1954年秋,经过考试,我和学校的其他4位烈士子弟一起分配到了西安市第五初中(即现在的25中学),并由西安市民政局每月给我们发放抚恤金。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的生活有了保障,得以安心继续完成学业。1960年8月我高中毕业后,被保送到空军导弹学院深造。进校一看,我在保小同一个班(54届甲班)竞然有5个同学被西安不同的中学分别保送到导弹学院,有一位同学后来还当了中国空军王牌师的副师长,这些校友之所以优秀,都是因为在保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的结果。

如今,我已度过了人生的77个春秋,回首往事,最让我怀念的还是在保小的那段生活,这是我崭新生活的里程碑。回想起那段令我魂牵梦绕的日日夜夜,虽然已逝,却常常留恋,虽然短暂,却无法释怀,虽然平凡,却刻骨铭心。忘不了,1953年8月底的一天,我风尘仆仆从高陵县农村赶赴西安上学,此时保小的新校址已迁至如今的“育才中学”。接待我的是时任教导主任崔鹏老师。崔老师热情和善,报到完即安排我去伙房用餐,吃的是鸡蛋炒白米饭。这顿现在看来极为普通的蛋炒饭,却让我终生难忘。虽然至今60多年过去了,这期间我虽也吃过无数次中西大餐,但吃得最香的、最值得回味的还是我人生中那第一碗蛋炒饭。还有那些对同学非常关爱的老师们,他(她)们是我最尊敬、最难忘的人。我从小失去双亲,没有父爱、母爱,性格怯懦胆小,如上课不敢发言、文艺演出不敢上台,但在班主任王俊芳老师的关心、鼓励、指导下,我渐渐地克服了这些不足,性格变得开朗了,胆子也大了,不仅在课堂上能踊跃发言,而且在学校歌咏比赛时还敢上台指挥。几年后,我在西安市第32中读高中时担任了班上的团支部书记,我们团支部曾被评为“西安市模范团支部”。作为团支部书记,我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在空军导弹学院,我也担任了班干部。我现在常常沉浸在青少年时代这些美好的回忆中,而所有这一切,正是由于“西北保育小学”给我提供了历练的舞台。

在这里,我不得不说说我们54级甲班的同学们,虽然当时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却情同手足。我班同学的父母,有的是书记,有的是政委,大部分都担任着各个单位的领导职务。但同学们不拼爸、不拼妈,拼的却是团结和友爱。我是班上唯一的烈士遗孤,虽然失去双亲,但并不被岐视和冷落,有些往事至今都深深印记在我的脑海里。比如冬天该我值日给教室生炉子,因我从农村来从未生过煤炉子,正犯愁时,几个大点的同学都早早起来帮助我,让我感动不已。还有班上组织一个叫《纸叠汉》的节目,老师让我也参加,但我从未上台表演过,笨手笨脚总演不好,同学们并不嫌弃我,还手把手教我。于是我鼓足勇气积极配合,协调动作,终于圆满完成了演出任务,这些看似点滴的小事,却让我孤独的心灵得到很大的慰籍。至今我还和昔日的同学保持着亲密的关系,经常往来互动,相互关爱。还有我们班的张尔恒同学,当时他的父母都参加抗美援朝在前线作战,而我没有父母,我们俩人经常相依为伴,现在回想起来心里还暖暖的。我永远忘不了我们同学之间没有金钱、没有私欲,而有的是人世间满满友爱之情的美好岁月,这也正是我们友谊能地久天长的坚实基础。

如今,被誉为红色摇篮的“西安市育才中学”的前身,无论是“延安保育小学”,还是后来的“西北保育小学”,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年代,已经完成了她光荣的历史使命,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如今的“西安市育才中学”,更是跟着新形势的步伐前进,它所弘扬的“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荣,生以成才为志”的校风和“博学笃志、切问勤思、求其惜时”的学风正在校园尉然成风。祝愿母校在八十大庆精神鼓舞下蒸蒸日上,越办越好,为实现中国梦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

故事讲到这里告一段落,《延安保育院》和保小有着千千万万的这样动人的故事,这些既是他们的亲身经历,也是当下研学和红色之旅的最好教材……!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树立好正确的三观!

用三观精神激励着自己前进的方向!

【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对人生道路、生活方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价值观】: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念。

【世界观】:

世界观是指处在什么样的位置、用什么样的时间段的眼光去看待与分析事物,它是人对事物的判断的反应。它是人们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观点。

四、 观看《延安保育院》的意义和重要性。革命胜利是千千万万个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延安精神】核心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延安精神在现时代仍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革命精神。

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根据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发生在延安保育院的真实故事改编,聚焦于革命后方的保育员与孩子,通过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众多催人泪下的真实细节,生动再现了革命先辈为抚育“希望火种”,舍小家为大家一生为爱奉献付出无怨无悔,践行“一切为了孩子”的铮铮誓言和责任使命。

五、【延安保育院·保小时代生活】


















【欢迎点击公司网站】www.sx-cts.com ;加深全面了解我们,谢谢您的翻阅!


《小小寰球.旅游大全》是我们业务范围;千里之行,始于中旅是我们公司的品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诚信服务精益求精是我们经营的宗旨。
公司前台咨询接待热线:029-86699918、029-87233023(传真)
请您点击传送让更多朋友分享,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官方微信